March 2015

【會議時間】03/08/2015 3:00-5:00pm
【會議地點】UW East Asia Library 2M
【與會人數】19人
【會議議程】
1. Featured Presentation by Mr. John Chou《追寻:做一个台湾人-周昭亮自述》
2. 口述歷史采訪相關情況匯報 Oral History Interview and Project updates

CF Flyer_05 _web publish

《追尋,作一個台灣人》
Featured Speaker 周昭亮

大綱:
1.小時候  2.到達美國  3.中華民國沒有教我的  4.反應「高雄事件」  5.台灣同鄉會會長  6. 任僑務委員  7.華聲報  8.感到滿意與不滿意  9.做一個台灣人  補遺:10.陳芳名住我家與台灣文化促進會 11. Gerrett Van Der Wees 與ICHR

1.小時候
我是在台灣中南部的一個城市,嘉義市,出生,1951年秋天。小時候常常在後院子玩耍,爬樹,摘水果,幫祖母(阿嬤)釘雞舍,養雞,偶而阿嬤殺雞也當幫手。有一次一隻雞血已滴完了,一不小心竟然跳開束縛,開始在後院子跑,跑個不停。我老爸是一位小兒科醫生。他在省立嘉義醫院當了幾年小兒科醫生後,因為接觸了許多小兒腦膜炎的病例而漸漸有名氣。我爸爸自己開業後家裡一樓就是診所,我們家就在二樓上,我每天出門上學放學都要經過診所,常常看到小孩子接受骨隨針刺而哇哇大哭,也看到許多小孩死去。

小時候,常常騎著腳踏車,從家裡出發,約幾個朋友,有時候往東北方向,有時候往東南方向騎。嘉義附近的小鄉村是我常造訪的地方。有時候在「柑仔店」,有時候在風景區停留。有時候帶著補蝶網,往深山捉蝴蝶去,回家製作成標本,裱起來。台灣有很多漂亮的蝴蝶。
小學、初中、高中都在嘉義。高中接觸一個國文老師,也是我們班的導師,他是從湖南來的「知識份子」,說過毛澤東也是湖南人,一口有點奇怪腔調的「國語」。他向我說要找我爸借錢出書。我回家告訴我爸,我爸就說知道了。後來他們怎麼接觸我也不清楚。一陣子以後,我問我爸好師有沒有還錢,他看著我笑著說:「你想想猜猜看吧。」
1.嘉義高中學生

嘉義高中學生

大學聯考考「理工科」,分發到「淡江文理學院」「土木工程系」,我不曉得土木系是讀什麼的?我看過泥水匠與木工做過的事,我們叫他們「土水師」。我問我爸,我爸說現在「慶昇戲院」在演一部日本電影,叫「黑部的太陽」,應該與土木工程有關係吧!你可以去看一看。我去看了,電影裡描述在山裡要鑿出一條很深很長的隧道,遇到斷層。洪水衝出,砂流石走的,一個負責的工程師一直猛敲他沒有感覺的腿,好恐怖。我還是到淡水去讀土木系了。
大學跟高中真不一樣,可以有許多課外活動,我參加了嘉義同鄉會、淡江合唱團、空手道社。又有與別系的聯合舉辦舞會、郊遊、烤肉、夜遊,老天!這不是天堂什麼是天堂。不過我有頭痛的毛病,有時必須翹課回宿舍休息(睡覺)。
2.大二合唱比賽優勝

大二合唱比賽優勝

3.大學時期在大樹下

大學時期在大樹下

4.淡江校園夕照

淡江校園夕照

5.土木工程學士畢業

土木工程學士畢業

我也曾辦了一個集合宿舍同學的文章的「非官方許可」的刊物。我的學業成績一向平平,不知怎的從大三下學期起,對所學的科目引起興趣,成績進步很多。於是就申請到「華盛頓大學」來讀土木工程碩士班了。
2.到達美國

到美國西雅圖是坐西北波音747飛機來的,與一個同去華大讀書的學生同行,必須先在日本下降過一夜。晚上出去逛街,看到許多人拿著浴巾在街上走路。經過一家雜貨店進去買一些日用品,不懂日語,只拿美金要她找錢。櫃檯小姐一直算許多張紙卷給我,一直點頭,後來才猜到大慨是「積分卷」。

到達西雅圖機場,一位學長來載我到學校,學校宿舍還沒開,沒地方吃與睡,後來宿舍舍監幫我打開一間房睡覺,晚上凍得直發抖。幾天後就找到一些台灣來的學生,就去跟他們暫時搭火,常在學長許茂雄處吃晚飯,有一次吃到化工系高亮星沒有去鱗的整條魚,我們就開始叫他錯號「貓仔」。我的留學生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開始時我就參加了華大的「中國同學會」,華裔學生就只有這一個大的社團,裡面有台灣來的及香港來的學生,幾乎沒有從中國大陸直接來的學生在校園。同學會很熱鬧,舉辦很多活動,我又去參加了中國同學會合唱團唱歌。不到一年,校園就醞釀要成立新社團。

那時候學校的氣氛是,公費生或是外省人會聚一起,會講台灣話的人也會自然地聚在一起,彼此信任度不高,常有謠言國民黨的特務對學生活動會寫報告。「中國同學會」的幹部大多是前者控制著。我兩邊活動有時都會參加。有一天我突然接到通知要在某教室舉行「台灣社」成立討論會。會中正反討論熱烈,結果就是成立了。多年後這個社團演變成現在的「華大台灣同學會」。接著不久,另一個社團也成立了,它叫做「勵志社」,由對中華民國忠貞者當幹部。後來這個社團演變成現在的「華大留美台灣同學會」。

3.中華民國沒有教我的

我在台灣時,並沒有特別的台灣人意識,是中華民國政府教育出的一個標準愛國學生。雖然在家裡,或者課後與朋友講台灣話,看布袋戲,歌仔戲。對政府宣傳「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句話也沒有什麼排斥。來美不久,我開始收到一些刊物,不知是誰寄來的,都講蔣中正殺人無數,蔣經國是特務頭子,好奇心讓我該始讀這些手抄本。當我讀了朋友借給我的「宋氏王朝」及「二二八革命」兩本書後,我相信我被國民黨政府矇騙了。原來國民黨是騙子、黑道、講謊話的及二二八的血腥謀殺者。以後讀了「蔣經國傳」及聽到作者江南(劉宜良)在三幡市被謀殺,更證明了我的正確改變。那,我是誰呢?還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嗎?我是什麼人?

4.反應「高雄事件」

1979年,「中」美斷交。高雄「美麗島事件」在台灣的高雄發生,國民黨在黨外人士示威時,大量滲透自己的份子在其中,然後喊打並向警察出手,造成警察逮捕黨外人士的藉口。許多黨外人士將遭軍法審判,會判重刑。消息傳到西雅圖,台灣人奮慨,遂於林先生家集合討論,我也參加,決議向國民黨的駐西雅圖總領事館進行抗議行動。於是大家分頭出錢出力,合力製作海報,向警察申請許可,聯絡報紙等等。

我還在學校讀書,心理徬徨,有人建議怕的人可以帶個假面具,結果有多人跟我一樣帶面具。我們有一百多人先在行人道上抗議,美國警察派人出來維持秩序。後來我們決定上樓直接到總領事館抗議。我與約三十多人坐在總領事館候客室地板上,一個早我幾屆的華大香港學生,在領事館辦公,一直向我連續叫囂:「你是周昭亮!」。我心理想,我真的這麼容易被認出嗎?我就一直不說話。

偉傑對著辦公室的內門用力踢,結果被警察帶走。施能健周榮華康世仁回程取車途中被幾個華人圍毆。賴文雄拔下領事館的鍍金招牌,丟到領事館後面巷子的夾縫,幾年後他去了原處還找出那塊招牌。事後西雅圖報紙大幅報導。因為全美國各大城市的台灣人大力出聲奔走營救,後來只有部分被抓的黨外人士以軍法審判,並且准許報社及民眾旁聽,判刑也比想像的輕,大約9年到15年,沒有人被判死刑。

自此,我就與變成黑名單的一員。不久,我的中華民國護照到期,需要延長加簽,我到北美事務協調處(即以前的總領事館)申請辦理。余小姐叫我等一等,出來一個人見我,他帶我進去一個房間,自稱是馬秘書,建議要我寫一張自白悔過書,我說我不懂為什麼要寫,他說我自己知道。我在那裡繼續跟他回應,猶疑了很久。他有點生氣不耐煩,就幫我寫了,叫我簽名。我看了內容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想拿回去想一想。他一聽到就以非常快的速度從我手中搶過去,隨即丟入旁邊的碎紙機中,我就被請出去了。
不得加簽回家後,我很害怕,打電話找王純純幫忙,她說她幫不了忙。我自己打電話給聯邦參議員辦公室,電話裡一個工作人員聽了之後說,他會幫忙關切。隔了一天,馬秘書打電話給我,很生氣。說我為甚麼去找美國人,我說那你說有什麼其他好方法。再隔幾天,協調處打電話叫我去拿護照。拿了護照後發覺加簽是加了,但是護照第二頁,卻被註銷了。即是拿了一本被註銷又加簽的護照,什麼意思?
6.中華民國護照被註銷

中華民國護照被註銷

5.台灣同鄉會會長
西雅圖台灣同鄉會從我1975年到達西雅圖後每年都有夏季野餐、中秋聚餐、過年等活動,我與雪月都去參加感到非常溫暖,吃月餅、講台灣話、交換台灣情勢看法,解我思鄉之情,人數每年都增加。我慢慢的從會員變成幫忙者,服務最多的工作是文書、雜務及人名錄的製作。每年會長的選出都是一個頭痛的問題。新人選一直怕被國民黨打小報告報回去,變成黑名單,不得回台灣。後來有人想出一個方法,不如將會長制改為委員/主席制,每次選出多位委員,再從委員中選出主席,主席只做6個月,讓國民黨難找出負責人。(有點阿Q?)。所以從1978年至1982年就以集體領導方式承辦同鄉會業務,現在回想起來,這種高民主的內閣制本來不太可能在華人或亞洲人中出現,卻因此而在同鄉會中執行。西雅圖同鄉會一直都是很民主的經營著,出來做事的都是抱著熱忱與無私,有台灣精神的公認人士,到現在還是很值得大家珍惜的一個鄉會。

1988年我被委員們選出當會長,服務同鄉如同以往。做會長要學如何與人相處同時又能推動會務,學到很多。1989年卸任會長後,北美洲台灣人夏令會在華盛頓州奧林比亞市的長青大學舉行,我與溫哥華的王正輝同鄉會會長同時擔任共同總籌劃人,盡力將夏令會辦得像樣,有幸得到陳紹紀、謝淑媛、洪嫘、王純純等同鄉的大力幫忙,現再回憶起來,備感溫馨。

6.任僑務委員:

李登輝繼任總統後,有決心改變台灣民主情況,白色恐怖時期也漸漸淡去。1999年,僑教中心主任雲中君突然詢問台灣同鄉們是否提供一名人選供政府考慮為僑務委員人選,同鄉會遇到以前沒有的問題,大家考慮良久,決定以民主選舉的方式,選出最能代表西雅圖台灣僑民的人選,我有幸以微高票選出。再來的任務就是由我向政府爭取,有幸台灣同鄉以各種管道一致向還是國民黨掌握的政府推薦,竟然在最後宣布我為僑務委員,同時宣佈的另一位僑務委員為孫樂瑜。從此展開六年的僑務委員任務之旅。

僑務委員其實是國民政府為攏絡國外愛國僑胞給的一個名譽職位,美其名為政府與僑民的一個雙向聯絡管道。以前全數為國民黨人士擔任,台灣人對這個職位怨聲載道,李登輝時代的革新,也讓少數本土派人數任,當花瓶的成分吧。我第一次去參加台灣的僑務會議,全場一百八十位全球各地的僑務委員大多數是「藍」的,只有約二十多位新人一跟他們談話就知道是「綠」的。一開會,我們就很快的掌握發言,舉凡內容、重點、注意力全都移到我們身上。許多老委員們只想接受招待觀光,發言無力。我也審視實勢,據理力爭,許多次也與圓滑的孫樂瑜槓上。現在回想起來也頗感安慰。

第二年的僑務會議已經是陳水扁執政的第一年。我記得那幾年,我著重的幾項述求與提議是「注重台美人文化傳統週」、「注重正體字在海外的中文教育」、「支持政府對美國採購軍事武器」、「放棄中華民國年號改成西元」等。其中的台灣傳統週成為後來陳水扁政府僑務的重點,延續至今。僑務委員們並不太聽張富美委員長的話,就是「綠」的也是。我們曾經自己安排,一起接受媒體採訪聲明採購美國武器的重要,與泛藍杯葛人士拔河。

後來,每一年的「綠」僑務委員越來越多,也就沒有那麼劍拔弩張。不過,陳水扁時代從來就沒有打算將僑務委員人數全數變成綠的,藍的總還有一半。這不像以後馬英九政權將絕大部分僑務委員只給泛藍的及僑社爭議野心份子。

7.華聲報:

2000年我在不小心的情況下,接手了西雅圖的一份蠻有份量的報紙「華聲報」,也從此變成了「報人」。在這個發行人的職位上,我在人生上又學習了許多許多。謝雪月幫忙當了許多年的社長,相信她也學了許多。

我學會怎樣跟唐人街的廣東餐館老闆接觸,我看懂許多社團/個人與報紙記者之間的運作,我了解美國各商家及團體與記者的關係。我也看到法輪供學員如何每個人定期出錢合買在華聲報的廣告,他們說,別的報紙不願刊登他們的廣告。

值得一書的是,因為當記者的關係,可以有機會與許多所謂「名人」近距離接觸,親眼了解他們的想法及行為。有一次,達賴喇嗎訪問西雅圖,他的助理安排華人媒體的記者會,我也被邀請,我坐在會場後面的一角等待,達賴從後面進來,首先遇到我,他深出手來與我握手,面帶笑容問我好不好,我實在很震驚與恐慌,我忘了是怎麼回答他的,就這樣握了很久,對我來講好像是永恆一樣。他走到前台在椅子做定後就開始記者會,開始還談的很融洽,後來有幾個說是從加州來的記者,就開始問一些尖銳的問題,也很沒風度的一直打斷達賴的回答。

我驚奇於台灣人在美國沒有像樣的公正報紙為其發聲,甚至已經這麼久了還是停留在原始階段。我經營華聲報有印刷的十多年,我以公平公正為原則為弱勢發聲,也贏得一些掌聲。相信也改變一些人對台灣人心聲的接受度。現在的華聲報已改變成網頁報,其效果減了一些。以前的經營共虧損了20萬美金,或許有一天我還要…..。不過現在還是做一些別的能賺錢的生意吧。

8.感到滿意與不滿意:

我想了一想我的人生,也算滿意。我似乎比較喜歡管別人的事,打抱不平甚麼的。求仁得人,自己的人生自己規劃。許多人生的大轉類點也不是我能事先去控制的,若走了一條路,就好好的做出最好的成績,向自我評分。

我常常是第一個去做一些別人認為不可能,或是不值得的事。我常常遇到事情迷惘時,就往大一點的宏觀去做考量,結果答案就變得清楚。

9.做一個台灣人

我認為做一個台灣人是我的一個選擇,我相信許多許多住在台灣的人,以及離開台灣住外地的人也應是他們的選擇。本來在自由的社會選擇就是最基本的事情。我可以堅定的說我是台灣人是基於我對台灣文學、歷史、考古、原住民文物、局勢有興趣不斷研究探討的結果。

或許我是華人,或許是漢人、台灣原住民、台美人,但在這些之前,我發覺我原來是台灣人,只是小時候不被教育、沒機會了解。現在,只要找到了,就不會遺失了。

我希望在場聽我講的人士能以同理心來了解我,若你是中國人那很好。我也是尊敬許多直得尊敬的中國人,但我知道要你們了解當台灣人的一個悲哀與掙扎,我還有一段路要走。

補遺:

10.陳芳名住我家與台灣文化促進會
史明 劉克驤 郭陪宏 鍾逸人 李筱峰 黃昭堂 邱垂貞 呂秀蓮 林衡哲


口述歷史采訪相關情況匯報
Oral History Interview and Project updates

  • Danniya Ai: phase I update and website
  • Lillian Prueher: report on the NOHA event and our presentation
  • Explain about us promoting through Sherry’s website

Phase I interviews are making good progress. All identified narrators have been matched with interviewers and producers. Five interviews have been completed and the others have been scheduled. Once interviews are all completed, interviewers will work on transcriptions.
Oral history team has recently updated the project website with new designs and more information. You can check it out at http://depts.washington.edu/oralhist
Oral history team has made an effort to reach out to communities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our project by giving presentations. Project Director Zhijia Shen gave a presentation at the Wing Luke Museum about our project on January 31st. Team Leader Lillian Prueher and Zhijia Shen gave a presentation at the Northwest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s Workshop in Seattle Public Library on March the area.
Following the community foru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met to receive briefings about the project and work on the narrator list of Phase II interviews. Our goal is to complete Phase I interviews in June and launch Phase II interviews while working on transcriptions of Phase I.